56书库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56书库 >  苏厨 >   第1719章 自贬

群臣都是大惊,太皇太后抱恙之后,已经移养深宫,不再召见群臣,这番做派,摆明了是要拉偏架插横杠。

苏大胖子只怕转眼就要发达!

然而太皇太后和苏轼的奏对无人知晓,苏轼出宫之后也是神色自如,就在群臣以为自己猜准了的时候,内中却突降指挥,苏轼升观文殿大学士,然后……出知扬州。

立刻就有人为大苏抱不平,左司谏虞策上书:“臣备位言职,朝廷进退大臣,宜有论列。而臣窃自念,轼于元丰年中曾荐举臣,在臣之心,诚恐近薄,有愧风谊,以此不敢入文字。臣之尸职,无所辞诛。乞除臣一小州差遣。”

承接制书的翰林学士顾临也拒绝拟诏,上奏:“蒙赐诏书依旧供职,深沐厚恩。但苏轼外放之诏,臣不敢领。惟思国法有常,人言可畏,虽善恶之明无论,而愚臣之分难安。伏望圣慈亟加臣责罚,以绝小人之幸,以警在位之臣。”

这才叫脑残粉,前者是说大苏是我崇拜的偶像,但是因为我是他举荐的,因此平时不敢亲近,现在朝廷贬他,我也不敢替他说好话,这是尸位素餐,请朝廷把我也贬了吧。

后者说朝廷贬放大苏不明不白,善恶都没给个说法。虽然我们不敢说朝廷的不是,但是如果大苏是小人,那我自问就更应该算,所以这诏书我不敢写,也算是尸位素餐,请陛下把我也一起贬了,算是给大家一个警示罢!

诏不允。

但是不允有屁用,朝廷贬官,是需要翰林学士拟诏的,当年蜀党对抗洛党,就是大苏的翰林馆打程颐的御史台,整个翰林院,几乎都是大苏的粉丝。

和大苏不对付的人也有,但是这些人的文才别说和大苏相比,就连和大苏的粉丝们相比,差距都老远。

而且以大苏如今的声望,更是远超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同期,加上皇帝和太皇太后的意思很暧昧,出外就出外吧,学士衔却还升了一阶,这算啥?

真是无人敢接。

好在大苏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诶,好像我也是翰林学士啊,这道诏书,我可以自己写啊!

于是大苏文不加点,写就了一篇《升苏轼观文殿大学士依前礼部尚书出知扬州诏》:

“门下:

朕向以日中听政,夜分观书。虽禹汤求理之心,未尝敢怠;而黄老养性之术,颇有所亏。

赖穹厚之惠康,蒙宗社之敷佑。善气来复,吉履以强。

具官某。忠诚夙禀,谦恭自持。躬履五常之行,心游六艺之渊。

讲策宸几,常思劝诲;进书翰闼,每喜增闻。

于戏,邦国用光,天人助顺,康哉之庆,岂独在予。

霈然之恩,庶均劬敬。往服兹宠,益慎尔声。

擢观文殿大学士依前礼部尚书知扬州。

可。”

将自己用赵煦的语气给自己拟就的诏书交给门下省,大苏飘然离阙,下扬州赴任去了!

喜欢苏厨请大家收藏:(www.56shuku8.com)苏厨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56书库推荐阅读: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大唐:从退婚开始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红楼名侦探明朝败家子执手江山将白三国之播种大师明王首辅谍战江城唐初大才子大唐全能奶爸抗战之兵临城下三国之锻造天下三国之袁氏天下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开局逆天系统乱三国之苟怂大帝四大王侯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大明最强败家子智谋三国猛卒烽烟九州之拂剑朝天汉末锦衣帝婿争霸从死守城池开始教官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承包大明天下枭雄大唐:开局唐太宗向我求助我的科学时代给六界大佬送娇妻无限军功从亮剑副本开始三国小兵之霸途我是大兆人兵王无双从亮剑开始搞军工大宋世祖三国之曹魏虎兕全球战国终宋神话版三国抗战雄心平平无奇小侯爷我在原始社会当老大第一海盗抗日之小将传奇三国之掌控天下回到明朝当老大
56书库搜藏榜: 抗日之将胆传奇我的帝国抗战之兵魂传说舌尖上的唐朝挽明帝国的崛起战场合同工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五胡之血时代大明元辅当县令的那些年中华第一帝国重生在奥匈帝国重燃1990异世帝王之召唤猛将大明至圣抗日之无限战争系统唐骑易秦大宋西门笔记神话版水浒:我的词条无限进化大国战隼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大明国贼一品唐一剑长安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非典型原始社会烈明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大唐天子医统江山大唐:别装了,你就是皇帝!燃烧的莫斯科重叠的历史平面谍战特工的日常德昭大宋我在西周当国君十三州行C位狙击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三国未来道路我在水浒开了个挂初唐小驸马大唐第一匠民国匹夫主君之路异游记红烧三国天魔极乐
56书库最新小说: 大宋西门笔记曹魏奋斗在新明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奉天承运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大唐全才超级大独裁者三国之天下霸业明末资本家抗日之横扫天下盗宋大宋极品国师极品皇帝猎日神刀铁血骠骑开国功贼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杀手特种兵边戎江山如此多骄远征军之溃兵兄弟宋起波斯湾抗日之兵王纵横血帅吕氏皇朝大周权相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唐骑天魔极乐合纵连横斜风永历大帝大宋金手指三国之老师在此东汉末年立志传正德五十年战争之父百度宅男当崇祯明末朱重八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大唐魔法师特种兵争霸在明清混在东汉末三国战神穿越在秦末